长沙市在古代有多个名字,包括长沙郡、长沙国、潭州、长沙府、潭州路、天临路、湘江道等。具体来说,在秦朝时期,长沙郡被称为长沙国;在西汉时期,长沙国被称为潭州;在东汉时期,潭州再次改为长沙郡;隋朝时期潭州改为潭州;唐朝时期潭州又改为长沙郡;元朝时期先后改为潭州路、天临路、潭州府;明朝时期潭州改为长沙府;清朝时期仍沿用明制,仍称为长沙府。另外,潭州是隋朝至明朝时期州治或府治长沙的古称。
长沙城名、城址历3000年没变,五一广场自始至终就处在长沙城里最核心位置上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立长沙郡,郡治设在湘县,即今长沙。汉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刘邦分封了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,湘县改为临湘县,系西汉长沙国都城。故长沙又称湘城。
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也云,“临湘县故城”“是城即芮筑也”。
学术界依据近年来大量考古发现,对临湘故城的具体位置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,即故城东起今东牌楼、南阳街—带,西止今太平街、西长街一线,南达今解放西路一线,北止今中山西路、又一村一带,也就是今五一广场及周围地区,形状近似于长方形。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