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本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祭祀先人的节日是因为它的前一天是寒食节。寒食节源于春秋时介子推的故事。介子推本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家臣,在重耳没吃的时候介子推割自己腿上的肉做汤给他吃,后来重耳革命成功了,成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,介子推不愿再继续伺候(肯定有他的原因),和母亲躲到了山里。晋文公为了逼他出来放火烧山,结果介子推和老母烧死也没出来。有权任性的晋文公居然也良心发现,于是下令全国将该日定为禁火🔥日,俗称寒食节。碰巧和后来的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碰在一起(只差一天),于是俩节就一起过,统治者借此宣传忠(君),老百姓借此表达孝(先人),表面上看忠孝两全,实际上是各取所需。我一直觉得很纳闷,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明明是一个典型的“飞鸟尽良弓藏,狡兔死走狗烹”的忘恩负义的故事,而且情节极其恶劣,血淋淋的惨不忍想! 不知为何后来居然被当成一个忠君爱国的典型,没人去追究暴君重耳的杀人放火的罪行!看来这个族群自两千多年前开始就患有健忘症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(身为受害者却积极主动配合加害者的病症),难怪久治不愈!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