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案是——马王堆汉墓。
1972-1974年,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。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的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完整,出土丝织品、帛书、帛画、中草药等重要文物3000余件。马王堆汉墓的发现,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、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、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。
湖南长沙发掘三座西汉时期的墓葬被命名马王堆汉墓。
马王堆汉墓,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,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。,共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。
一号墓女尸及其随葬品保存完整,女尸历经千年尸身不腐。三号墓有帛书,包括古书二十余种,共十二万多字,为空前的重要发现。
湖南长沙发掘了三座西汉时期墓葬,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。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,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完整,出土了丝织品、帛书、帛画、中草药等重要文物三千余件。
马王堆汉墓地处于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,是西汉初期长沙国氶相、软侯利苍的家族墓地,于1972年-1974年先后进行3次考古发掘。
湖南长沙3座西汉时期墓葬被命名为马王堆汉墓群。原长沙市东郊有两个大土堆,相传为五代马殷的疑冢,故该地名叫马王堆。1972年,由湖南省博物馆对马王堆进行科学发掘,发现地下共有三座汉代墓葬,编为1、2、3号。在
1号墓的发掘中,发现了一具保存得非常完好的女尸,形体完整,全身润泽,部分关节可以活动,软组织尚有弹性,推算距发掘已有2100余年的时间,墓葬中还有绮、罗、纱、绵等大量珍贵纺织品。消息传开,轰动国内外。以后又分别对3号墓和2号墓进行了开掘。
根据2号墓中出土的“长沙丞相”、“轶侯三印”(均为龟纽铜印)和“利苍”(玉印)3颗印章,以及1号、2号墓的随葬器物、葬地位置关系等,证实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轶侯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。2号墓葬的是长沙国丞相本人;1号、3号慕葬的分别是他的妻子和儿子。
马王堆汉墓群的发掘情况。
马王堆汉墓共出土帛书、帛画、竹简、纺织品、木俑、陶器、农副产品、中草药等文物3000余件。在这3000余件珍贵文物中,有近50件堪称中国与世界文物之最。从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T形帛画是世界上现存绘制最早、画幅最大、保存最好的帛画;
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是中医辩证论治的最早文献,其中关于采用水银软膏治疗肿瘤及皮肤病的方法,国外直到12世纪时才开始采用;帛书《养生方》、《杂疗方》、《十问》、《合阴阳》、《天下至道论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涉及养生学、性医学、性保健的文献;
帛书《五星占》是世界上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天文学著作;马王堆汉墓出上的《地形图》、《驻军图》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;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,更是稀世珍品,“薄如蝉翼”、“轻若烟雾”,一件长达160厘米的衣服,重量仅48克,其工艺之精湛,堪称巧夺天工,是当今世界上最轻最薄、年代最早、保存最完好的一件丝绸农服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,全世界都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,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下,多地都发生了不同规模的战争。具体到中国,中苏矛盾日益加剧,中美关系尚未真正缓和,欧美列强同样不怀好意……。
面对这样严峻和恶劣的国际形势,毛主席在1972年提出了九字方针的最高指示:
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。
从此,中国开始进行长期的战略备战,到处都在大搞工程基建。这年的7月30日,距离湖南省长沙附近的一所部队医院正在开挖防空洞,突然就挖出了一处古墓,由此拉开了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和发掘工作。
初步判断,这是西汉时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陵墓。随着出土文物的越来越多,这里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华文明的地下宝库,甚至被西方世界称为“东方的庞贝城”。在当时的意义,远胜过最近这些天三星堆考古挖掘的轰动性。
尤其是,其中的一具千年古尸更是轰动了全世界,为研究汉初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最强有力的实物依据,也创造了世界尸体保存记录中的一项奇迹。
这具女尸下葬时大约50岁,身高在1.54米左右,保存得简直堪称完美。刚出土时,她就和刚睡着一样,皮肤尚有弹性和润泽,用“栩栩如生”这四个字来形容毫不夸张,完全看不出已经过世两千多年了。
在进一步的解剖中,考古学家发现这具女尸的防腐技术完全不同于其它国家,先进了不止一星半点。比如,埃及最负盛名的木乃伊,其利用的防腐手段就是掏空内脏以后进行风化后密封保存,所以都是干尸。
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这具女尸,体内的内脏和器官几乎还百分百存在着。通过显微镜的观察,内脏和器官不仅轮廓明晰,而且还有些许的脂肪组织存在。
尽管当时正处在那个大运动期间,各方面的条件都很不成熟。但是,周总理还是顶着压力下令进行抢救性挖掘,而且多次亲自过问挖掘的进展情况。
为了保存这具极为稀见和难得的古尸,国家有关部门还专门拨款进行建馆保护。通过给女尸血管内注入防腐剂,又模拟了古尸地下保存的温度和湿度,将古尸转移到了水晶棺内保证恒温恒湿的状态。
长久以来,湖南一带的盗墓活动非常猖獗,甚至还有“长沙古墓,十墓九空”的说法。
据参与此次挖掘的考古专家回忆,在发掘马王堆一号墓时发现了三处盗洞,而且这些盗洞有唐代的,还有民国的,几乎已经触及到了墓室。马王堆的二号墓也在唐代被盗过,棺椁和大量文物都被毁坏。而三号墓虽显得相对完整,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幸运罢了。
2002年,湖南省政府特意为马王堆遗址修建了新馆。在将这具千年女尸搬迁到新馆时,特意召集了湖南省公安厅、湖南省博物馆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单位召开了协调会,决定对女尸进行一次全面的科学评估。
检测结果非常令人满意,这具马王堆女尸依然具备继续长期保存的可能。通过科学仪器鉴定,古尸的骨质并无明显变化,只是钙和磷的浓度有所增高,而且还有一定含量的氨基酸。
换句话说,古尸出现了“脱钙”现象,但经过对保存条件和保存液体的改进,很快就遏制住了这种趋势。
专家们表示,在越来越理想的环境中,如果没有不可抗力的发生,马王堆女尸应该可以再长期保存,最起码几十年是没有问题的。@文史不假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