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史料记载,毛笔起源于公元前1600年― 1066年左右,不过那时毛笔比较原始,只是个雏形,一直到了春秋时期才有了像样的毛笔。河南信阳、湖南长沙春秋战国的楚墓中便有挖掘出土的兔剪毛做成的毛笔。
从时间的划分上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相传在223年,秦国大将蒙括率兵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,双方打得异常激烈,战争非常残酷。为了让秦王能及时地了解战场上的战况,蒙括需要将战况写成书面报告寄送给秦王,而当时没有现成的纸和笔,只能用分签蘸着墨水在绢布上书写。蒙括觉得这样太慢便想对这种书写方式进行改造,有一天打仗回来他顺便打了几只兔子带回军营,在他拉着兔子回军营时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,兔血在地上留下一条长长的、弯弯曲曲的血痕,蒙括心中大喜受到启发,这时的他突发奇想,既然兔子尾巴能留下血痕,何不用它来做成笔呢?于是蒙括便剪下一条兔子尾巴,然后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,蘸着墨水开始写字,由于兔毛是光滑的,不吸墨水,所以写出来的字时断时续,总是接不上笔画,蒙括一生气,就把那只兔毛笔扔到了门外的石坑里。


以上纯手工码字,不足之处,还望各位老师指教。
评论列表 (0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