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的来说 ,两者有几点区别。
一、购买单位不同。
二、可用地点不同。
三、还贷方式不同。
四、贷款金额和条件不同。
比较一下:
例如可用地点,省级公积金可用于全省,市级公积金只能用于全市内。
再说说还贷方式,如为组合贷款,省公积金,可先偿还部分商业贷款,再偿还部分公积金;市公积金,则需按规定比例同时偿还,可能年限较长。
最后再比较下贷款金额和条件,省级公积金与市级公积金在贷款额度上会有一定的差异,一般而言,使用省级公积金贷款首付占较低,市级公积金首付则一般需需三成。
综合看,省直公积金有优势些。
我的建议是按兵不动,找机会调整到其他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
去年,全国各地对行政类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,部分并入行政机关,部分剥离行政职能转公益类,人员随职能划转分流安置,保留身份和待遇不变,未来两年逐步调整消化,原则上其他行政机关或参公单位有岗位需要调入人员,优先考虑从改制人员中调录。也就是说,原来行政类事业单位的参公人员,即便单位从参公改公益,其参公的身份在未来两年内都不会改变,仍然可以享受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,包括套改职级。不过由于改制后单位没有岗位可以晋升,未来如果不换单位或者转岗,提拔晋升是麻烦事。这也是当下机构改革急需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。
从某种程度上,这对参公身份人员是种危机。然而有危就有机,机构改革在优化职能、简政放权的同时,一般也会结合个人利益考虑,不会人为制造矛盾增添社会不稳定因素。改制后的参公人员是一个大群体,组织不可能任由这么混岗混编下去,未来必然作出调整。目前,各地已经针对此类问题在制定方案,下一步如何处理预计今年会有一个说法。这种情况下,个人认为题主没有必要操之过急,为了一纸身份而贸贸然换单位去街道。
第一,去街道平台太低。虽然可以置换为公务员身份,表面上占了一时便宜,实际上对以后的提拔晋升未必是好事。
第二,工资待遇可能会降低。目前,你拿的还是公务员待遇,按照市直机关标准发放,一般都会高于城区标准,比如年终绩效,市直机关普遍就比城区高。选择去城区街道,必然面临着经济的损失。
第三,去街道工作不轻松。乡镇街道一级,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,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,相比市直机关要忙累许多。
像你这种情况,有机会最好寻求调动,调整到其他参公单位或行政机关任职。哪怕调动不了,最坏也就是不能保留参公身份,在工资待遇和晋升空间上市直单位也比街道强,没必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
评论列表 (0条)